近期我在某机构接收了一名书法学员。
“老师,试课的学生来了!”是班主任的声音。
我走出办公室,哟,正遇上学生和父母。两位女人一前一后:一个身高前凸后翘,青春年少,脸上露出期待;一个身材中等,风韵文静,脸上露出喜慰的神色。
凭感觉,站在前面的应该是孩子,后面的应该是母亲了。
我看着前面的孩子,说:“你是学生!”
孩子点了点头。“你是——”
“我是她母亲!”“母亲”两个字,说得明确悦耳。
“好的,好的!咱们在办公室里聊聊!”
“这位是书法老师吗?”
“对,他是书法老师,危老师!”班主任介绍道。
“对,我在易教网做书法家教!我可以把我的原稿发给你看看。你的孩子是学硬笔,还是学软笔?”
“软笔!”
“太好了!练的什么体?”
“我练的是隶书!”孩子说。
“什么时间开始训练的呢?”
“小学二年级开始练楷书,目前练的是隶书。”
“你练书法,是想考级,还是陶冶性情,还是想发表作品?”
“我想考级。”
“行!考级,还要从楷书临帖练起。练一段时间将来,看进步状况怎么样,然后再依据你的专长确定方向,怎么样?”
孩子没作声,大概不想舍弃心爱的隶书吧!
楷书是基础,并且要临确定的字帖。有了这项基本功。才谈得上书法造诣。
“我这个人需要非常苛刻,一笔一划,都要根据字帖来,你想吗?”
孩子没作声,母亲笑着说:“严师出高徒嘛,太好了!”
我说:“我练的是欧体。欧阳询的楷书笔法严谨,笔力稳健,造型端庄大方,大有王羲之的笔力与风采,现当代书法家启功、中石、田蕴章、田英章等都借鉴了欧体,合适中小学生训练。”
说着,大家铺好书法毡,摆好笔墨纸砚,开始训练试课。
“好吧,咱们先临这个‘六‘字!”我翻开字帖,让孩子临。孩子的笔画与“米”字格上字有出入,我需要引导她察看揣摩后才下笔。如此好像给了孩子压抑感,是不利书法教学的。
“好吧,你一个人临!”
其实孩子的基础、悟性都非常不错,仅需适合的指点。
“哟,你看这个繁体‘无‘字,上面的撇橫勾不可以宽,下面的这一横要长,对吗?”
孩子点点头。
果然,第二个“无”字境界全出了,“太棒了!”我向孩子伸出了大拇指。
一个半小时非常快过去,母女两个决定报名。
原来孩子名叫丁佳琪,是北师大附属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。
练书法,贵在“养心”,父母孩子是认同的。大家以“书”会友,心灵契合,好多话不必说!但愿孩子在弘扬中华书法文明方面为大家增光!